新闻资讯详情

登录

“强堵动车”凸显规则意识匮乏

   汽车点评网南京站讯 因为同伴未能及时赶上火车,为了延缓发车,两名乘客竟然强行堵住动车车门。因为此变故,该趟动车在汉口火车站滞留了半个多小时。    

    堵动车门,不能说是缺乏常识,若当事者角色转换成围观者,也能举出道理一二三。但心理原因的“当局者迷”,更多地折射出一些人规则意识较差,习惯性误读个人自由、权利的边界范围。

    不同人群在公共场合聚合,难免有千变万化的利益诉求。要是都意气用事,按着性子来,公共秩序就难免乱成一锅粥。“社会人”角色的重要特征是,在表达个人诉求的时候,要尊重整个社会的底线规则。即便个人诉求是带有公共性、普遍性的,在有正当表达渠道的前提下,也不该采用极端手段。

    一旦违背“社会人”角色,既破坏了公序良俗,又可能触犯了法律底线,这时候就要接受必要处罚。“强堵动车门”,导致动车滞留半小时,其危害性可以想象和预见,况且还对部分群体造成了实际性伤害——近200名乘客不得不临时改签。对“无理取闹”之举,相关人员仅仅被警告教育,这样的处罚也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从本质上来说,“强堵动车门”类似之举,一旦对不特定的社会公共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就有可能被定义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况且,还有针对性条例,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对“影响交通工具行驶”做出了具体处罚规定。应该说,更好地贯彻制度执行力,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尊严,提醒大众底线在哪儿。

    但从以往来看,一些公众为表达非常私人化的诉求,而不惜影响到公共安全的案例比比皆是:一些富豪因为吵架斗气,就在街上撞车;一些乘客因为航班延误,就拦停飞机——奇怪的是,对于此类举动,“不罚或少罚”成为管理常态。这就做了一些很糟糕的示范,违背规则的低成本,甚至会鼓励一些公众故意挑战底线。

    该管的地方不管,不该管的地方乱伸手,是我们当前常见的一种政治生态。仅以前者而言,我们太相信道德的力量——乘客“强堵动车门”,毫无疑问会受到此类谴责。但道德类的内心教育,有时候并不是治本之策;而底线规则之所以存在,越是在这种场合,越是在道德与规则的交际带,就越应该发挥出本义上的力量。

文章评论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换一换

正文

南京车市>

堵动车凸显规则意识匮乏

登录 | 注册

取消 发布

登录后可用您的用户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