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稿资讯详情

登录

走入寻常百姓家 汽车离超市还有多远?

   最近,力帆汽车在全国各地携手当地大型商超,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联手促销活动。按说这是一条已经不新了的“新闻”,不论是从品牌联合的角度,还是从汽车营销过程中的展览展示方式的选择,应该说这事件都不足以吸引行业关注者的眼球。但就是在这么一个很不起眼的活动中,却让人看到了汽车向“国民性”迈进的步伐,不得不令人欣喜。

汽车离超市还有多远?

力帆520

   据了解,活动期间在指定超市购物的消费者将有机会赢取力帆汽车,而在活动期间购买力帆汽车的消费者,也将获得超市提供的购物优惠。这样的举措,多少有点把汽车也当做超市商品的味道了。既然是超市里的东西,自来自取,岂不是大大的“国民性”了?

   在中国老百姓的意识里,“有车”是高生活品质的重要象征。换言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自然要“全面有车”。以中国目前的居民收入水平和汽车价格而言,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拿出“举国之力办好奥运”的精神来对待买车这件事,实现“全面有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至少可以达到“大部分有车”,但是这种“举家之力”的做法,充其量也只是个自欺欺人的“大跃进”。汽车要想能够尽快成为“国民商品”,“进超市”或许是方法之一。

   从使用性上来说,汽车已经是一种“全民需求”的商品了,具备了成为“国名商品”的基本条件,但超出老百姓综合购买力的车价,已经是限制汽车成为“国民商品”的门槛。

   通过技术革新与生产力的提高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压低价格的目的,是一条可行之法,但要在短期之内现实这一点并非易事。而且实现技术升级的研发成本,最终也必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此一来,技术升级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技术的路子行不通,可以在渠道上想办法,销售模式的变革可以成为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采访任何一家汽车经销商,不论地域、不论品牌,多数都会叫嚷“利润太薄了”,“赚不到钱了”等等。事实绝非如此,在08年底车市最惨淡的时候,曾经有经销商自爆内幕,称利润率最低也能达到25%左右。一个稍微有知名度的汽车品牌,建一家4S店的投资也是以千万级为单位计算,加上营运过程中的维护、使用,成本消耗绝小不了。如此之大的投入,如果真的“利润太薄了”,“赚不到钱了”,那就只能说这些人都是傻子——嘴里喊着不赚钱,手里还疯狂往里扔钱。

   在国内经营的汽车品牌有多少个,每个品牌的经销商网点有多少家,这两个数据不需详细追查,反正不会少,每个经销网点的投入至少是以数百万计,这些成本都转嫁到汽车的售价上,车价因此上涨的幅度可想而知。而且这些成本都不属于汽车的原始资料成本,也就是说不是生产成本,如果汽车的销售模式能够找到一个更加低成本的方式,这些成本将得到大幅度的控制,比如说把汽车放到超市里去卖。

   当然,把汽车放到超市里去卖,并不是说要在一夜之间突然撤掉所有的专有销售渠道,毕竟汽车作为一个耐用型的消费品,对于相关的售后服务、信息管理等方面有着比普通商品更高的要求。在超市买了一袋酸奶,回家就喝了;在超市买了一辆汽车,两年之后坏了,超市还能提供售后服务,十年之后又坏了,超市此时却已经不经营该品牌的汽车,甚至超市也已经不在了,事情就无法处理。

   不过,汽车却可以学习家电的做法——行业性的集中卖场,通过行业性的集约化销售模式,继承了传统超市有效控制销售成本的优势,也保持了本行业的特色。

   近几年来,众多厂商都在探寻更加低成本的销售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实行经销商店分级制度、通过卫星店拓宽旗舰店的服务范围等等。应该说,消费者也看到了这些尝试的积极效果,汽车也已经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但是这些行为都只是在某一品牌或者某一厂商的经销网络内部做动作,还是在“自我”的圈子里面。要实现“汽车超市”或者说“汽车卖场”,仍然任重道远。

   力帆汽车此次与各地大型商超的合作,正是一种新的尝试,或许这种尝试并不一定能得出最终的定论,但是它至少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设想如果在力帆与这些商超合作的同时,又有另外一家车企加入其中呢?如果还有第三个?第四个……这已经俨然是一个“汽车超市”的雏形。

   为了汽车早日走入“寻常百姓家”,祝愿力帆的这次尝试取得成功。
  

返回查看原图
上一张
下一张
相关车系
力帆520

力帆520

紧凑型车 

3.99万起

询底价

2-6万预算买车 88%的人考虑以下的车

文章评论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换一换
  • 暂无更多热门搜索

正文

郑州车市>

走入寻常百姓家 汽车离超市还有多远?

登录 | 注册
0 收藏

取消 发布

登录后可用您的用户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