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解析资讯详情

登录

无心插柳柳成荫 奔驰E级车系史谈(三)

   烽火中的不得已

  最后,还有个二次大战期间诞生的奔驰170V衍生版本值得一提。这个衍生版车型,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哪怕是德国人,看起来估计都有点不可思议——1939年到1942年期间,奔驰曾经生产过一款使用木材气化炉(Holzvergasung)动力的170VG(这款车的车架番号为W136G,她只是碰巧用了和之前介绍过的那款越野车相同的商品名,实际上,她和那款车架番号W133III的越野车并非一款车)。

无心插柳柳成荫 奔驰E级车系史谈(三)

△ 奔驰170VG(W136G)

  不使用通常的化石燃料,而使用木材作为燃料,实在是当时的迫不得已。这跟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颇大关系。1939年9月,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遭到了以英国为首的盟国的禁运,而德国本土虽然存在相当丰厚的煤资源(甚至到最近几年,德国煤产量依旧是全球前十之内),但几乎没有一滴石油,而开战后,德国的盟国或者德军占领区内石油也并非丰富……

无心插柳柳成荫 奔驰E级车系史谈(三)

△ 奔驰170VG(W136G)

  因此,在遭受严格禁运的情况下,德国的石油供应出现了严重的不足。我们在这里可以援引一些战后由美国国务院和英国外交部搜集缴获和查封的德国机密或者非机密外交文件编纂成的《德国外交部档案处:德国外交政策文件,1918-1945》一书中提到的数据:

  “1938年,德国从欧洲以外的产地进口了大约440万吨石油,所有来源进口的总供应量达770万吨。到二次大战爆发时,(德国)国内生产(的由德国的化工和能源企业制造的煤化石油)已增至300万吨,并正在从罗马尼亚运进45万吨,但即使实行最严格的节约措施,德国也会发现,战争一开始,封锁会使它失去正常供应量的一半左右。再说,德国只有250万吨那样少的储备。”

  也就是说,德国当时的石油供应情况已经糟糕到了完全会影响军事行动的程度,更不要说满足民间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德国当时建设了规模巨大的煤化石油工业,但限于技术条件,煤化石油的成本高的惊人,经济上近乎不可承受,如果不是战争之需,没有国家或者企业会冒险大规模拓展此种工业。

无心插柳柳成荫 奔驰E级车系史谈(三)

△ 奔驰170VG(W136G)

  当时被德国各个化工/能源类企业生产出来的煤化石油,大多数被德军购入使用,或者被运用在了与军工生产直接相关的领域,一般产业和民间几乎得不到什么柴油或者汽油类的供应。当然,就算是德国的各大化工/能源企业生产出来的煤化石油产量足够充沛,可以对任何有需求的市场进行供应,那种价格也不是德国的大多数企业或者平民承受得起的。

无心插柳柳成荫 奔驰E级车系史谈(三)

△ 奔驰170VG(W136G)

  面对如此的能源紧缺情况,普通德国人们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这种装置了木材气化炉的汽车,就正是这些应对方法之一。这类车型在当时的德国,可以说风行一时。当然,使用木材气化炉提供的动力,比不上纯正的汽油动力,还好歹好过让当时已经彻底工业化了的德国退回马车时代。

无心插柳柳成荫 奔驰E级车系史谈(三)

△ 奔驰170VG(W136G)

  装置了这种动力装置的奔驰170VG的发动机可以提供22ps的最大功率,极速则可以达到80km/h左右,而木炭消耗量——嗯,这车绝对不存在油耗——是每百公里大约15kg左右,而这款车可以储存的木炭大概是30kg左右,续航距离足够保证一般使用。不过因为木材气化炉大大占用了空间,这款车的备胎的存放处不得不从正常的车身后部改为车顶。

  同时,将一般170V改装为170VG也需要1000帝国马克的额外费用,对当时的德国民众——哪怕是一位奔驰车主——来讲,可以算是价格不菲。因此,这款车基本不存在什么民间使用,大多数都是被德国军方或者德国当局的其他部门在德国本土使用。开句玩笑,开这么个怪车出国?太有点影响那个什么“第三帝国”的国际形象了…而且不开玩笑的说,一款烧木炭的车,真用在前线或者接近前线的地域,实在也是不合时宜,也多有不便……

返回查看原图
上一张
下一张
相关车系
奔驰E级(进口)

奔驰E级(进口)

中大型车 自动

44.82万起

询底价

31-59万预算买车 75%的人考虑以下的车

文章评论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换一换

正文

试驾>技术解析>

奔驰E级车系史谈(三)

登录 | 注册
0 收藏

取消 发布

登录后可用您的用户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