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资讯详情

登录

李楠:把专业内容做简单让观众有兴趣看下去

有时候自己坐下来想想要做的内容到底是谁来看,为什么要看,我们小时候经历过什么,就跟今天中午在朋友圈里迸发了一个地域歧视的问题,有些人盲目跟风,没想一想也是一个商业运作,做老大的人肯定会被黑,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争着做老二不做老大。

这个在我小时候在我们家院里出现过,大概在我4、5岁,家里电视都不多的时候,那个时候觉得这个电视好玩儿,播什么看什么,但是现在平台多了,想法多了,已经更换了这种思路,不是播什么看什么,而是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所以这张图是我们小时候一个美好的回忆。视频,未来,我一直定义的是短浅,这个短浅不是骂人,是一个正义词,要短、要浅,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因为大家在非常浮躁的社会里,很难有时间沉于思考,如果能够沉于思考,今天中午这件事儿就不会这样发生,短浅的视频是未来大家在忙于之中最容易接受的内容。

汽车主流网媒论坛 李楠说道创始人 李楠

今年最大的一个话题就是自媒体,自媒体怎么去造声浪,因为现在的自媒体很多,形式也很多,公众号也好、视频也好、微博也好、社交媒体也好,各种形式,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发言者,怎么样造声浪,这是接下来是可以探讨的事情。造声浪之前我们先想想汽车市场的变化,大环境的变化,今天的论坛是一个汽车媒体的高层论坛,我们就要回归到汽车市场里。汽车市场准确的说是从1978年开始,中国汽车才有市场,真正迸发是在2000年以后,这段时间,从2000年到今年,18年,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买车的理念完全变了,在之前买车想的特别简单,我要买个车,我有面子。现在买车的人思想特别复杂,我要买车,买什么牌子,要有个性的,不能贵,性价比要高的,不仅能装逼还能装人,我告诉你,这种车没有,但是这是所有人买车一个特别理想的产品,是不可能有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买车,我们听老司机的,这个是真正的老司机,还有听经销商忽悠的,现在的环境不是了,我们获取汽车咨询的媒介、渠道非常的多,而且非常的快,远远快过各个主机厂自己的传播计划。我们应该相信谁?现在我们能够接受的渠道就是这些,KOL也好,大V也好,媒体也好,自己也好,包括朋友、广告、经销商,这些人都会给你各种真的假的,残缺的不残缺的,完美的各种信息,我们怎么去筛它们?所以在这里,我做自媒体,其他几个平台我就不介绍了,因为我现在没有权力说那些平台的工作。

我一直把KOL和大V分开,因为KOL和大V不一样,大V有非常强的2C的流量,2C的用户群,但是KOL的优势在于专业,很多人是在行业从业很多年,甚至之前是一个平台的主编、出版人或者是其他更高的职位,而大V并不是,大V很多是在社交平台有了自己非常庞大的基础之后给自己定义在了一个行业了,但是他对于这个行业真正的理解其实并不深。但是,顺应现在的潮流,很多KOL也在走大V的路,大V也可以把自己包装成KOL,所以这个时候还是那个问题,每个人要自己的辨识度。所以现在自媒体有点膨胀,很多人都在膨胀,每一个自媒体人都认为自己是米其林大厨,做菜我是最懂的,但是你万万没想到的是真正能够有用户基础和走量的是金拱门,是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麦当劳,他们是真正的消费人群。这个我跟很多同行说过,我们是汽车媒体,我们的意见很专业,而且很有前瞻性,但是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并不是消费人群代表,我们并不是所有用户的消费人群。后来国家设计了一个命题,就是“互联网+”,这个“互联网+”在咱们这个行业里定义,就是优秀的媒体平台+KOL产生的实质价值。首先要有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个用户群体很交杂,甚至有汽车行业、有航空行业、有旅游行业,当然这些人关注的都是一点,我们都有汽车,但是不一定都懂车,有些人会告诉你我有车之后我怎么玩儿,你有车之后你怎么玩儿,所以这个并不需要专业的汽车媒体,那么KOL的角色就是在于我告诉你这个车在我这个行业里应该怎么玩儿,这就是真正的实际价值。所以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编导跟我说上周是《李楠说道》开播一周年,我自己都没觉得一年这么快过去了,也感谢新浪汽车给了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在扶持这个节目,以至于今年已经有了很好的成绩,刚才杨铮也介绍了。

我的一个理念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深度阅读内容不要超过8分钟,虽然现在流量很便宜,看世界杯都可以免流量,但是我们能够沉于思考和减压的内容是网民最喜欢的,所以我们的作用是怎么把专业内容做的很简单,希望大家不用动脑子就能理解,而且有兴趣看下去。所以我的内容定位总结了三个方面,一个就是科技、文化,这是大家现在很喜欢的,如果你去讲那些数据的话大家可以看垂直网站做的和专业的,我觉得我做不到,我觉得教大家怎么玩儿是最重要的,内容一定要有差异,才有新鲜感,把专业的知识教给创作者,就是我们来做,我们给大家产出的内容是非常浅出的,这就是一开始说的短浅。娱乐化导入汽车专业内容,包括群体文化、产品科技和事件还有情怀,这些内容其实是我们业余更喜欢读的东西,告诉大家,真正的车迷占汽车用户的连万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极专业的知识在世界平台上受众人群并不大。所以节目定位和受众人群,还有节目时长,跟大家说的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定位于行业、科技、旅行的内容。

这一年的总结,刚才的数据我更新了一下,今天上午让我们的编导去查了一下,上周正好是开播一年,新浪汽车给了很多的资源,总播放量一共53期,有些是因为春节所以没有播,让编导休息一下,53期的总播放量超过了1亿,每集的均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37万,开始的时候有一个爬升的过程,大概用了两个月,两个月之后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这137万的平均数是基于新浪各个平台,包括频道、微博、看点的整体的数字,这个模式就是刚才杨铮也在讲的一个模式,就是强制的媒体分台,加上一个KOL的IP能够产生最大价值。也感谢新浪汽车在过去一年当中支持这个节目,这个节目也是联合出品,大家想跟这个节目合作,找杨铮可以,找我也可以,当然先找杨铮,后找我。

谢谢大家。

返回查看原图
上一张
下一张

孟宪慈

本文作者

向Ta提问
文章评论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换一换

正文

新闻>行业新闻>

汽车主流网媒论坛李楠

登录 | 注册

取消 发布

登录后可用您的用户名发表评论